设计师与算法:谁才是2025年的潮流引领者?
明年我们会穿什么?我可以告诉你——我刚完成对2025年春夏系列的评审,数字文件夹井然有序,灵感板已满。但说实话,我不敢做出任何断言。因为在当今时尚界,潮流并非自上而下蔓延,而是四处散播——不仅受设计师影响,还受算法、美学以及那些在被预测前就已腾飞的瞬间左右。

这是一个周五的夜晚,我正沉浸在最喜爱的仪式中:审阅秀场造型、捕捉潮流、筛选材质与剪裁。兴奋点不在于阅读预测或翻阅趋势报告,而在于发现本身。渐渐地,一些趋势浮现出来:柔和花卉(我知道这很创新),条纹以各种形式出现,从经典的布列塔尼条纹到雅皮士细条纹。斗篷。轻盈透视的蕾丝层叠。珍珠。棒球帽。芭蕾与网球风。气球袖、波西米亚长裙和宽松牛仔裤(依然流行,膝盖处破洞也不妨碍)。紧身裤?仍在等待出场。

然而,我禁不住要问:这真的重要吗?

当秀场与现实渐行渐远

在多年整理秀场系列后,我常思考:这些潮流真的在街头流行吗?还是我们只是在记录一个平行时尚世界?如今,许多备受瞩目的“潮流”已远超时装周——它们源于TikTok美学、流行文化瞬间,或意想不到的文化浪潮。

以2024年初的“黑帮妻子”美学为例。或是卢卡·瓜达尼诺(Luca Guadagnino)执导的《挑战者》带来的连锁反应,ゼンデイヤ(Zendaya)身着那件“I Told Ya” Loewe T恤——瞬间售罄,超越银幕的宣言。又或是“Brat Summer”潮流,并非源自任何设计师系列,而是出自Charli XCX的荧光绿专辑封面。突然间,夸张的视觉风格成了时尚灵感板。没人计划过。它就这么发生了。

设计师:仍是原创者?

这个问题——谁在今天设定潮流?设计师还是网红?——就像时尚界的“鸡生蛋还是蛋生鸡”之争。我个人倾向于设计师,尽管他们面临艰巨挑战。

他们肩负着商业期待、创意传承与不断创新的重任。尤其是那些掌舵百年品牌的创意总监,必须在传承创始人精神的同时开辟新路。亚历山德罗·米歇尔(Alessandro Michele)在Valentino的处女作曾因与Gucci时期风格相似而遭批评——直到评论家们想起Valentino上世纪70年代的档案也颇为相似。

讽刺的是,就连TikTok上由Z世代驱动的美学也鲜有原创性。正如WGSN所指出的,每个爆款美学背后都有一段悠久的历史。Cottagecore?其实就是格子布、荷叶边和藤编——这些永恒的元素,只是被重新命名以迎合算法。

捷克营销专家帕夫利娜·卢日恩斯卡(Pavlína Louženská)指出,Z世代将潮流视为服装而非身份。他们尝试不同风格就像扮演角色——今天是#preppygirl,明天可能是#witchyautumn。“我正处于我的XYZ时代”已成为新常态。潮流已不再是强制性规则,而是情绪的表达。

造型:新设计

对于像我这样的千禧一代,潮流更像是造型挑战而非自我发现。我们不需要新的美学,而是需要新的方式来穿搭已有的单品。

“错误的鞋子理论”——造型师艾莉森·博恩斯坦(Allison Bornstein)提出的故意混搭鞋履以“为造型增添趣味”的理念——完美诠释了这一趋势。想象棕色灯芯绒裤、白色袜子与豹纹芭蕾舞鞋的组合。或翻看杜塞尔多夫博主琳达·斯扎(Linda Sza)的Instagram——这位获得肯达尔·詹娜(Kendall Jenner)认可的时尚达人,其造型以基础单品、彩色丝袜与重复元素为基底。今天是酒红色,明天便是豹纹。

而我们曾经认为是“基础”的穿搭技巧如今已登上秀场:本季Blumarine、Isabel Marant和Elisabetta Franchi的秀场上都出现了豹纹紧身裤。红色透视装则在Valentino和Versace的春季系列中亮相。显然,造型师和博主们正在进行一场创意对话——而设计师们也在倾听。

触手可及的时尚档案馆

社交媒体已成为时尚的活档案馆。Pinterest 板和复古 Instagram 帖子让我们——设计师、造型师、普通消费者——能够随时随地汲取任何时代的灵感。曾经看似冲突的风格如今在同一秀场和谐共存。

 
以2025春夏系列为例。Chloé的Chemena Kamali演绎梦幻的70年代波西米亚风。
而城另一端的Saint Laurent,Anthony Vaccarello则沉浸于80年代的权力着装风格。嬉皮士与雅皮士并肩而立——下个季度或许会互换西装外套。

上一次我们真正迎来全球统一的潮流趋势是在何时?2000年代初——没错,这包括紧身牛仔裤。若它们回归,也只会是众多剪裁之一,而非唯一选择。

打破算法

但仅仅因为我们被提供多样性,并不意味着我们是自由的。“我们被算法驱动,”米乌奇娅·普拉达(Miuccia Prada)在她最近的秀场上坦言。算法在我们还未产生欲望前,就告诉我们该喜欢什么。

而Miuccia深谙此道——Miu Miu在每个Lyst指数中都名列前茅,#preppygirl和#balletcore等美学风格正是由她的品牌催生或推动的。这就是为什么她与Raf Simons合作的最新Prada秀感觉像是一种挑衅:近50套造型,没有重复。甚至连鞋子都不一样。“你无法战胜算法——你必须打破它,”《纽约时报》的范妮莎·弗里德曼说道。

苏格兰设计师克里斯托弗·凯恩也表示赞同。“作为设计师,要追求文化,而非追逐潮流,”他告诉《金融时报》。“我宁愿人们讨厌我的作品,也不愿他们觉得它缺乏原创性。” 或许在同质化统治的世界里,最激进的立场就是不妥协。当所有人都向右看时,要向左看。

因为时尚,在其最佳状态下,不仅仅是一面镜子。它是一种回应。而每一个新趋势,正如卢日恩斯卡所说,都是“对主流的180度转变”。
August 21, 2025